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期青翼特辑九九重阳,陪伴踏 [复制链接]

1#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

习俗

情暖金秋,爱在重阳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部分地区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晒农作物这种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

登高:

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赏菊花: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

重阳

诗词

情暖金秋,爱在重阳

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久久重阳日,登高晒秋日。

敬尊长,盼岁长。

祝佳节团圆,温暖常伴!

排版编辑:邓贝贝

校对审核:李训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