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千里来相会,
曲艺中药最相配。
药
名
戏
夏
亲爱的小杏仁儿们,欢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国庆假期转瞬即逝,校会组织的十一特色活动大家都有参加吗,去看了曲艺风赏的小杏仁儿让我看到你们的手!
当然,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怎么能停留于对节目的简单欣赏呢?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将曲艺与中医药完美结合的药名戏吧~
“药名戏”是我国戏剧艺术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它巧妙地把中药名称和药物性能及疗效,运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行当加以编排,让课本中有着冗长介绍、让我们背到头顶发凉的中药小可爱们都有了自己的人格,嬉笑怒骂间具是别样的风采。
看了他们保准让你觉得中药(方剂也是这样哟~)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背了呢~(才没有)(手动滑稽)
谈起“药名戏”,那肯定要聊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啦!
很久很久以前,显祖突然生病,难受的他,赶紧去找他的好友朱丹溪(没错就是中基书上那位赫赫有名的滋阴大家朱丹溪)。那时的他恐怕不会想到,这次求医之旅却让他收获了远比治病重要的意外之喜。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丹溪桌上这个被汤显祖无意中发现并成为《牡丹亭》灵感来源的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一见钟情,托金银花牵线,白头翁为媒,路路通顺,择八月兰开吉日成婚,设芙蓉帐,结并蒂莲,合欢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远老,持大戟,平木贼,诛草寇,破刘寄奴,有十大功劳,当归朝,封大将军之职。”
(译文:美丽的常山红娘子与一位推车的小哥哥在在芍药亭边牡丹花下一见钟情,互许终生,择吉日成婚,快活度日,生下了天生神力的孩子。这孩子志向远大,勤于习武,参军后屡立奇功被封为大将军。)
故事中巧借24味中药名称,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美好姻缘。汤显祖阅后“灵感”大发,参考这个故事进行构思(如牡丹亭这一关键场景的设置),终于在四十八岁完成了《牡丹亭》这部传唱不衰的作品(小编真是爱了爱了~)。
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蒲松龄的《草木传》、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及《药会图》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跟大家介绍了。
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耳熟能详的传统艺术作品中都蕴含着有趣的中医药知识。
希望各位小杏仁儿们也能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