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http://www.bdfyy999.com/m/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铃薯的形态特点,根,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贴近芽眼处聚缩在基部所发生的根,被称之为芽眼根,是重要的吸收根部。二种是地下茎节的匍匐茎周围的根,称为匍匐茎,围绕着匍茎有3条以上,专为结薯提供水分和养分。
茎:地上茎,由地下部种植的薯块芽眼中抽出来的枝条形成地上茎。茎上有节,节上长叶片。茎高一般在50厘米至1米,有分枝4~8个。茎的高度因品种不同,有高有矮,如早熟品种,节间短,茎矮,分枝少;晚熟品种,节间长,植株高,分枝多。茎的颜色一般为绿色,也有淡紫色等,是区别品种特征的依据之一。
匍匐茎,匍匐茎在地下以水平方式生长,匍匐茎短结薯集中,收获方便。地下茎节上分几层形成匍匐茎,所以结薯也分几个层,晚熟品种层次多,有7~8层,而下部4~6层可结块茎。当然栽培条件、土壤耕作层深浅等情况与匍匐茎形成和块茎膨大都有影响。如埋土不及时,匍匐茎露出地面,会变成地上茎,影响产量。
块茎,马铃薯块茎即人们食用的薯块,块茎上的芽眼,一般有3个芽,中间为主芽,两边为副芽,一般副芽不萌发,芽眼有深有浅,有的着色,因品种而异。块茎表面有许多皮孔,通过皮孔进行气体交换。如土壤疏松、干湿适宜,皮孔就紧密;土壤粘重、板结,皮孔大而突出。块茎的形状,有圆、卵圆、椭圆、扁圆等几种:皮色有白、黄、红、紫几种;肉色有黄、白之分,这些都与品种有关,也是鉴别品种的性状之一。
叶,马铃薯幼苗从块茎长出,初生的叶片是单叶,以后长出羽状复叶,由7~9片小叶组成,叶片的秆上还着生叶耳。叶片的大小,小叶的形状、疏密等都是鉴别品种特征之一。
花、果实、种子,马铃薯能开花结籽,生产上一般不应用,因为用种子繁殖变异大,影响产量。马铃薯花有白色、浅红、紫红色几种,为聚伞型花序。果实为浆果,圆形或椭圆形。种子扁平卵圆形。
马铃薯的生育特性,马铃薯块茎的休跟块茎收获后,给它适宜的条件,需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发芽,如温度在26C左右,休眠期长的品种(男爵、波兰1号等)要90天以上;休眠期短的品种(丰收白等)约45天;休眠期中等的品种(白头翁等)约75天,在北方的地区,马铃薯在采收后的第二年春季播种,播种的种子需要休眠期较长的品种;中原二作的地区是要求休眠期较短的品种。块基休眠可以人为控制,用低温或化学药剂,如萦乙酸甲酯等处理可以延长休眠期,使块茎耐贮藏,减少损耗。相反,也可用人工方法打破块茎休眠,进行催芽,缩短休眠期。
马铃薯的生育期,马铃薯的块茎经过休眠,在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才能发芽、出苗、发棵、结薯。当温度在5C左右时会开始萌发,到高于12C时就可以成功的发芽,如温度低于10C芽眼可以萌动,但生长很慢。所以生产上播种后遇到长期低温,幼芽难以出土。播种后最适宜的温度为12~18C,发芽快,幼芽生长苗壮。通常为10厘米厚土壤温度在18~20C时,20-30天即可出苗。
发芽期依靠种薯中的水分,就可供芽子生长,但土壤干旱,萌动的芽不能迅速伸长、发根,不易顶出土面。
幼苗期从出苗到有6~8片叶展开时为幼苗期。这时以生长根、茎、叶为主,出苗后5~7天匍匐茎开始发育,从每条匍匐茎的节位上长出3~4条匍匐根。一边生根,一边长叶,大约2天发生一片叶。这个时期约15~20天。幼苗期为下一阶段发棵、结薯打基础。要求温度较低,有较充足的阳光,土壤水分适当。在栽培管理时,以促根壮棵为中心,即早施肥,早浇冰,加强中耕松土。
发棵期,从团棵到有12~16片叶展开,有1~2个花序即为发棵期。这个时期主茎生长迅速,主茎与主茎的叶子已长齐,并有分枝。同时地下部块茎逐渐膨大,这些旺盛的茎叶,为转向结薯作准备。在田间管理上,不宜过多施氮素肥料,不然光长茎、叶而推迟进入结薯期。要中耕松土,使土壤疏松透气,根部扩张,发棵苗壮。前期要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后期适当控制水分,使植株转入结薯。
结薯期,这时期茎叶生长减少,叶片制造养分大量输入块茎,尤其是在开花的10天左右膨大最快,大约块茎中一半的养分是这时形成的。
块茎增长适宜温度为16~18度,尤其是昼夜温差大,适宜块茎内淀粉的积累。温度超过25度,块茎大部分就会停止生长了。温度增高,生长繁茂,茎、叶养分充足,并使匍匐茎穿出土面成为侧枝,造成徒长。因此,我国中原地区,7月份气温高过25度,为避开高温,进行春、秋两季栽培。
干旱之后浇水或下雨,因薯皮老化,限制增大,只能从芽眼处生长,形成畸形薯,影响产量和品质。水分过多,造成植株下部叶片枯黄,降低产量。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