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持彩练当空舞,那是仙女身上的飘带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文:上沙沃

图:来源网络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蓝天白云下的青藏高原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造就了独特的风情。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这个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让人没有理由拒绝,叩响雪域风情的神秘之门,一起去靠近它,探索它,感受它。

雪山用雪白的溪水做成哈达。它飘过山腰,山腰长出了茂密葱茏的树林,林里鲜花开放,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它飘向山坡,山坡变成了绿茵茵的草场,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嬉戏,牧人手持哈达唱着快乐的歌,唱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到青藏高原,不得不说说五彩哈达。敬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最常见的礼节。在藏区,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由此看来哈达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多么重要。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一词,发音上贴近藏语“卡达尔”,蒙古语称“哈达噶”。一般认为,哈达是元代传入西藏之后传入蒙古草原的。年,萨迦法王八思巴随父萨班·贡嘎坚赞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并在宫廷生活数载。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至萨迦寺,并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献了哈达。据传,当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时,一旁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来,向他讨要一条哈达。这样,此度母就被称为“卓玛塔尔联玛”,即:“要哈达的度母”。在民间,哈达还被说成是仙女的飘带。

哈达大体上有三种:特等内库哈达、头等阿喜哈达和二等素喜哈达。阿喜和素喜哈达又各分上中下三等。有人把阿喜哈达的仿制品阿扎哈达单独作为一种,也有人把素喜哈达中的下等品索朗哈达(索达)单独作为一种。所谓内库哈达就是从皇家内库拿出来的特等哈达。这种哈达宽又长,而且质地优良,边沿织纹为长城图案,面上织纹为八大祥徽和祝福词。哈达尼玛德勒即“化日呈祥”隐花哈达便是一种。过去,市面上是买不到内库哈达的。与内库哈达相对应的是外库哈达,但是后来把外库哈达称作素喜哈达。

献哈达是一种崇高虔诚的礼节,是表达自己纯净的内心对敬献者的无上致敬和美好祈福。佳节团圆时,人们互献哈达,祝福彼此美满生活;新婚喜庆时,礼宾呈献哈达,意喻祈福一对新人恩爱一生、白头偕老;恭迎宾朋时,奉献哈达,以示诚意,表示珍惜结缘,愿友谊长青;葬礼哀思时,上献哈达,哀悼逝者,宽慰家属。

不同颜色的哈达所传递的情感。藏传佛教里,哈达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常规的哈达纺织如丝,薄软飘逸,有白,黄,蓝,绿,红五种颜色。白色象征白云,表示纯洁;黄色象征大地,表示坚忍:蓝色象征蓝天,表示宽广;绿色象征生命与水,表示源长;红色象征护法神,表示护佑。另有五彩哈达,非常珍贵,在佛教里被视为是菩萨的盛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

藏族请婚,先由中间人献上哈达,如接受则表示可以商议,否则则为拒绝。结婚典礼上,新娘进门时,送亲者要给男家的大门、楼梯、房柱、厨房、羊毛垫、佛龛等献哈达,表示吉利和平安。请愿或请求帮助,都要献哈达,对方若将哈达连退三次,则表示绝不同意。书信往来附上一条哈达,表示真诚的心愿。给寺院或喇嘛布施,一般也用哈达包裹钱物。对佛像献哈达,由于无法靠近,也可以将哈达扔过去。藏区不少地方也有给建筑物、牛皮筏、桥梁、器皿等挂哈达的习俗。

有事相求献哈达,对方应允,接受其哈达,不应允,当面退还哈达;向对立的一方献哈达,意味取得了谅解,愿意重归旧好,化干戈为玉帛。此外还有赛马节上骑手从飞奔的马背上弯腰拾地上的哈达等习俗。

按照通常的习惯,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或向活佛献哈达,应躬身低头,双手举哈达呈上或放在座位前的桌子上面或脚下,对方并不回赠哈达。这时的哈达,表示敬意和感谢。同辈平级献哈达,表示友好,应该献在对方手上,对方回赠哈达。

上级对下级、长辈给晚辈赠哈达,表示亲切关怀和慈祥的爱意,可直接将哈达挂在对方颈上。当他人为自己敬献哈达时,应将身体微微前倾,恭敬地双手接过,然后绕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以示谢意。

在藏族的社会交往中,之所以长期盛行使用哈达这一礼仪之品,是因哈达的丰富文化内涵决定的。藏族人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和象征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人们自古以来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洁白的哈达,以表达自己真诚、纯净的心愿。

哈达有价情无价。哈达虽无黄金贵重,但却比黄金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因为它象征着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