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宋之问作为宫廷诗人,固然由他歌功颂德巴结逢迎的一面,但是由于他在格律上格外留心,潜心御制诗的创作,和沈佺期一起,为初唐的律诗制定了格律标准,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尤其是在五言律诗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文学史上号为“沈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熟悉唐诗的人都知道,这首五绝是宋之问的《渡汉江》,诗中“不敢问来人”一句,一般理解为离家久了,担心家里的人的安危。其实,这是宋之问从被贬官之地潜回长安所做,真是表达了他福祸未卜的忐忑心情。
宋之问(约—约),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一说虢州人(今河南省灵宝市人),他父亲出身寒微,是朝廷的下级官员。不过,他的父亲可谓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在书法、文章,气力上都有过人之处,被称为三绝。宋之问兄弟三人,分别继承了乃父的遗风,宋之问则工于文词。
上元二年(年),宋之问考中进士,踏上了仕进正途。开初,只是担任了一些小官职,但由于他工于文辞,所写应制诗词很受到武则天赏识,很快得到五品学士之位。他更加倾心雕琢文词,润饰文辞,把为朝廷歌功颂德视为晋身的阶梯。又一次,武皇游幸洛阳龙门,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赐锦袍。及宋之问《龙门应制》诗成奉上,武后认为内容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夺回东方虬赐给锦袍转赐给他。这一下宋之问名声大振。
宋之问为了获得晋升,不停巴结武后的宠臣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竟至于为张易之捧尿壶。武后为张氏兄弟特设供奉皇帝的奉宸府,多选美少年于内,作为自己及宠臣设置的玩乐场所。武皇命张易之兄弟召集文臣编纂《三教珠英》一书,宋之问参与其内。张易之的辞赋多由宋之问代笔,加之宋相貌魁伟高大,能言善辩,被选为奉宸府供奉。据说,宋之问还写过一首诗,其中有“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也想博得女皇宠幸,结果武皇却对凤阁舍人自己的大秘书崔融说,宋的文采很好,只是他的口臭让朕忍受不了。这使宋之问很尴尬,原来他得过口疾,在女皇面前只得口含香料,再不敢妄言了。
政治之路总是充满变数,没多久武则天死后,天下又成了李家王朝。武皇登天,唐中宗即位。张氏兄弟自然上了断头台,攀附张氏兄弟的宋之问,则被贬到了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宋之问不适应南方的清苦生活,于次年偷偷潜回洛阳,前文《渡汉江》一诗即为他在北逃途中所做,他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到洛阳后,他找到昔日好友张仲之,张接纳了他。后来因为武三思祸乱朝政,大臣有人想诛杀他。张仲之就和中宗的女婿王同皎密谋诛杀武三思,这消息被宋之问探知,立马向武告密,结果张王被杀。宋之问卖友求荣,终于将功赎罪,暂时保住了地位。先是擢任鸿胪主簿,后被任命为员外郎,主管贡举。
景龙三年正月,唐中宗在昆明池,命宋之问沈佺期在内的群臣赋诗,选其中一首为御制曲。时为昭容的上官婉儿在彩楼负责评判,这上官婉儿也是才女,是武则天时的大秘书,被称为“巾帼宰相”。他劝唐中宗建立修文馆,大聚天下文人名士。一时大臣们把各自的诗赋呈上,聚在楼下翘首以望看谁能独占鳌头。不一会儿,纸片如雪花般飘落——那些都是落选的诗赋。最后只剩下沈和宋二人的诗还没有被扔下来。当时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有“沈宋”之说。过了一会儿,一张纸飘然而下,乃是沈佺期的诗,宋之问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对于这样的结果,沈佺期当然有些不服。上官婉儿的回答是:“你们二人的诗功力相当,难分轩轾,然而你那首诗最后一句‘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词气已竭,就不如宋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然绵绵不尽。”沈佺期听了,只好叹服。
宋之问坚持的她的政治投机,在武则天时代他巴结太平公主,到了中宗时,看到太平公主失势,又转而巴结安乐公主。当中宗准备再次提拔宋之问做中书舍人时,看不惯宋之问墙头草品性的太平公主在中宗面前告了他一状,说他主持贡举时,收受贿赂。这下宋之问又倒霉了,于景龙三年(年)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在这里或许宋之问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开始勤政爱民,诗歌中不在是歌功颂德,而是出现了接地气的清流,然而好景不长,朝中局势大变。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因为宋之问曾经依附二张及武三思,又被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桂州(即今桂林)。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生命在这里划下了休止符。
还有个公案,据说宋之问有个外甥名刘希夷,他写了一首名为《代悲白头翁》的诗,诗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宋之问非常喜欢,就想让外甥把这首诗让给自己,外甥先是应允,后来又不同意了。宋之问就起了杀心,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全唐诗》中收录了刘希夷和宋之问的这两首诗,只是刘诗名为《代悲白头翁》,宋诗名为《有所思》,在内容上宋诗只是将刘诗“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此诗名《度大庾岭》是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州治在今广东罗定县东)参军时,途径大庾岭所做,是其五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