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栏作家孟德荣说古论今话苍耳易圈点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

说古论今话苍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南·卷耳》

采呀采呀采卷耳,采来采去不满筐。想念那远方的亲人啊,竹筐放在大道旁。

年前,一片碧绿的原野,丛林边、山坡上、沼泽旁,卷耳开着淡绿色的花。一位年轻的女子背着一只后高前倾的斜口筐,她时而弯腰去采摘卷耳的嫩叶,时而抬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一条大路沿着山麓伸向远方。她一棵一棵地采呀,可怎么也采不满那浅浅的竹筐,她的心已沿着山麓的大路飞向远方,她的丈夫已在外征战多年。

卷耳就是我们熟悉的苍耳,多生于荒坡、草地、路旁。《博物志》记载:“洛中有人驱羊入蜀,胡炱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国。”

《诗经》中,苍耳就是一种刻骨的思念,它在恋人的心底盘根错节,一个水做的骨肉,把她的一缕香魂,幻化成轻烟,袅袅婷婷地依附于苍耳,穿越千年。

苍耳,爱情的化身。

温庭筠以“苍耳子”对“白头翁”,苍耳就拥有了智慧。

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中说:“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李白到城北去看望隐居的朋友,走着走着就迷了路,结果就钻进苍耳丛中,粘了个满身满头的苍耳籽,一进门,朋友就笑得满地找牙:你谁呀,如此狼狈?李白却大手一挥:管他什么珍贵的翠云裘衣,让这些苍耳粘满它吧。联想到他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潇洒,我想这事李白是做得出的。

元代的成原常《寄周平叔求苍耳子》诗中写道:“五月采来苍耳子,几时分送白头人。”典型文人的闲情逸致。

苍耳的果实状如枣核,像极了一只卷曲的小刺猬。汪曾祺在写故乡的草木时,将苍耳籽称做“万把钩”,形象至极。苍耳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它性味苦辛,有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等功效。杜甫在《驱竖子摘苍耳》诗里说:“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据说,杜甫晚年患有风疾,常以苍耳籽疗疾,所以他对苍耳很有感情。

记得我小时候,有严重的风疾。父亲就把苍耳籽放到锅里炒熟,用铁碾把它磨成粉,让我每天服用,但警告说:不许吃猪肉。

服药期间,正逢中秋,当年的农村,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闻着阵阵诱人的肉香,我竟抵制不住诱惑偷吃了几块。等帮着父母收割完十几亩黄豆回到学校,竟然就起不了床了。原来在坐骨神经处长了一个硕大的囊肿。

躺在家中用高粱秸铺成的坚硬的床铺上,一个多月没起得来床,剧痛难忍,时常昏迷。后来父亲告诉我,《千金·食治》中说苍耳:“不可共猪肉食。”否则会生恶疮。我没能控制住自己的嘴,结果生此恶疾。

我小时候曾背诵过《千金方》《药性赋》,知道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中医开方治病多有禁忌,但关键时刻自己却忘了禁忌。由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当存敬畏之心,否则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苍耳又名疔疮草,对治疗疔疮有独特疗效。每年秋分前后,父亲就让全家到野外采集苍耳草梗中形状如小蚕的白色小虫,回家浸入麻油中。遇到邻里乡亲患疔疮,用它来治疗,如果疔毒已经发散,再配上菊花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偏僻农村,患疔疮仍然是比较危险的病症。

苏东坡曾说:“药至贱而为世要用,末有如苍耳者。”

其实,苍耳不是一种杂草,而是一个宝。

■邗江区作协会员、邗江瓜洲中学教师。

■毕业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文学学士。中学高级职称,从教近25年。业余喜欢研究研究古籍。

半岛公社,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文社,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坚持草根生长,原创首发,聚焦人生,包容并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