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陪父母度过人生下半场 [复制链接]

1#
陪伴一

曾记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增广贤文》里的这句话,非常形象的道出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现实。当看到儿时玩伴的头上出现丝丝白发时,我们一定会感叹时光之轮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几十年仿佛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再看看父母的头上,可能更是满头银发了。我们更是会感慨异常,心境所涌现的就如本书的书名:父母老了,我也老了!

老是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到了一定的年龄,每个人都要面临“老、病、死”的问题,即便达官贵人、帝王将相,也从无例外。大体而言,当父母迈入老境之时,做子女的也多不年轻了,正处于所谓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那么作为人到中年的子女,如何陪伴父母过好他们的下半生呢?特别是在社会具有高龄化趋势的今天,这更是每个为人子女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陪伴2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如何陪父母好好度过人生下半场》

一书的两位作者都是老人学方面的专家,其中米利安.阿兰森(MiriamK.Aronson)是美国阿兹海默症(即是俗称的老人痴呆症)协会(Alzheimer’sAssociation)的创办人,她的著作之一《重新构建失智症照护:长期照护实务与政策》(ReshapingDementiaCare)曾被评为全美安老协会年度最佳作品。她和个人、家庭与老年照护机构大量合作,引领他们顺利走过照护的过程。玛赛拉.巴克.维纳(MarcellaBakurWeiner)是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的研究员。至今出版专著有二十本,其中第一本是年出版的《和长者合作》(WorkingWiththeAged),被视为这个领域的先驱。她是玛丽蒙特曼哈顿学院(MarymountManhattanCollege)的副教授,教导学生如何和老人及其家属合作。

陪伴3

这本书是一本全方位的照护指南,非常清晰的告诉读者,面对最亲的长辈,在其健康、疾病(特别是失智症和阿兹海默症)、财务、安置、人际关系、情绪层面等等方面,如何去照护,不要出现过错,更不要留下遗憾。其特别之处,就是提醒照护者本人,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却仍为人子女的照护者,在心理上应有的准备。在照护年迈父母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精疲力尽,但要尽量避免把自己变成“第二个病患”。“照护年迈的亲人,是全年无休的工作。这份工作劳力密集度高,情绪上也很磨人。照护者就像在变戏法一样,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父母、小孩、僱主、员工、配偶和维修人员,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列明。”“在你全心全意面对照护任务带来的挑战、压力与慰藉的同时,若要避免过劳,非常重要的是,要注意你自己的需求。”作者非常诚恳的指出,照护者也同样具有人性中的弱点,在保持自我克制的同时,要克服恐惧,寻找到内在的平衡,还需要画出底线,以免做过头而把事情搞砸。更要因应改变,平顺地走过这段照护亲人的过程。

一方面照护好了父母,另一方面,又不给自己的晚辈增添负担与麻烦,这是人生的修练。也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