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东坡这首词把身处逆境,而又永葆浩然之气 [复制链接]

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作于年六月,当时苏东坡谪居黄州,张偓佺当时被贬谪在黄州的齐安县(今湖北黄冈市西北),两人的相同处境,使得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张偓佺在其住所西南筑亭以观长江,苏东坡为其题名为快哉亭,取意于宋玉《风赋》中“快哉此风”句,为此作此词。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开篇两句总写登临所见,境界壮阔而绮丽,很有气势。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这两句叙事,一方面点题中“赠张偓佺”之意,一方面表现出二人情谊之深厚。正是有感于好友的盛情,才有了此次的登临,才有了本词中豪迈的抒情。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五句并未正面描写快哉亭所见,而是追想平山堂下的美好景物,这是因为平山堂和快哉亭同为登临之胜,平山堂是欧阳修所建,另外,把平山堂和快哉亭、欧阳修和张偓佺并写,既是对欧阳修的追忆和怀念,更是以欧阳修的风雅来比张偓佺的襟怀。以彼时之景和人写此时之景和人,虽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这五句从正面写江面上的景象,把长江的壮美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舞一叶白头翁”中老翁的雄健形象是词人老当益壮,穷且弥坚的影子,为下面抒情作铺垫。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这三句由白头渔翁在风中的雄姿引发感慨,认为“快哉之风”并非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们所独享。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结尾两句气势恢宏,是苏东坡内心豪迈气概的自然流露,我们从中更可以体察到其身处逆境而并不消沉的优秀品质和旷达襟怀。

整首词叙事、写景、抒情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身处快哉亭,面对长江水,无限情思涌上心头,由虽遭贬谪而筑亭赏景的张偓佺不禁想到了自己所钦敬的正直儒雅的欧阳修,进而又讥笑宋玉未得庄周“天籁”之意,勉励张偓佺亦是自勉,要于逆境中奋发,不坠青云之志,永葆一股浩然之气。

喜欢苏东坡诗词赏析的家人,记得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