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东滕州界河镇马铃薯产业小土豆大产业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好治吗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209/6053654.html

一、基本情况

1.界河镇基本情况

山东省滕州市是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界河镇是滕州马铃薯的主要产地,界河镇是山东省滕州市辖镇,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滕州市北部,国道、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枣庄和滕州的“北大门”。行政区域面积82.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年),辖1个社区、63个行政村。界河镇主要种植马铃薯、小麦、玉米等作物,马铃薯种植为支柱产业。

2、农业农民情况

滕州市有马铃薯专业镇4个、专业村个,马铃薯春秋两季种植面积65万亩,总产多万吨,年产值40多亿元,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4、产量的1/3、出口量的1/2,是我国马铃薯二季作区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效益最好的县(市),广大薯农全部实现了“亩产万斤薯、收入过万元”。界河镇全镇6.8万人80%的农民从事生产种植土豆。

改革开放以来,界河镇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年,界河镇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亿元,占GDP的15.21%。第二产业增加值21.亿元,占GDP的51.59%。

农业

粮食作物曾长期是界河镇的主体种植作物。农业合作化之前,境内粮食作物多是二年三作,杂粮种植面积大,高粱、谷子、地瓜普遍种植,小麦面积小;合作化之后,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玉米逐渐代替了高粱、谷子等杂粮低产作物。年推广使用化肥。七八十年代提倡科学种田,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水利设施逐渐配套,病虫害防治技术趋于完善。年后,高粱、黄烟基本不再种植,棉花零星种植,地瓜仅在山岭地种植,小麦、玉米成为主导作物。90年代初,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在全镇推广应用。

年后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作物逐年减少,蔬菜面积逐年增大,年蔬菜复种面积为公顷,年产量35万吨,到5年种植面积达到公顷,年产量84万吨,形成了“三辣两薯精细菜”(“三辣”为黄姜、大蒜、大葱,“两薯”为马铃薯、毛芋头,“精细菜”为大棚、小弓棚、双膜覆盖种植的优质蔬菜)蔬菜生产种植格局。年,界河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有农用拖拉机台,拖拉机配套农具台,耕整机台,机引犁台,旋耕机台,联合收获机57台,机动脱粒机台,三轮汽车辆,农用挂车台;承办国际薯业博览会暨第六届马铃薯节,农业部马铃薯产业发展座谈会在界河镇召开;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

3、历史沿革

秦代,今界河镇境域属薛郡滕县。

汉代,属鲁国蕃县。

西晋,属彭城国蕃县。

南朝,隶属彭城郡蕃县。

隋、唐、宋皆隶属彭城郡滕县。

金朝,属山东西路滕县;金大定二十二年(年),设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年),滕阳州改为滕州,属山东西路滕州滕县。

明朝初年,隶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滕县;洪武十八年(年)改属山东兖州府滕县;正统年间(—年),今界河镇境域为滕县使相乡东陈(沙河)社、枣庄社。

清沿明制。至嘉庆十八年(年),滕县以“仁,义、礼、智、孝、弟、忠、信”易八卦名统七十二区,今界河镇境域包含仁二区的大部分区域、义四区的大部分区域以及义二区的一小部分。

辛亥革命后,暂沿清制。

民国二十年(年),县境部九区,今界河镇境域属第五区,位于第五区东部。

民国三十年(年),日伪将滕县划为9个区、81个乡镇,今界河镇境域为五区界河乡、赵辛街乡。

民国三十四年(年)12月,滕县解放,设立第七区,行政区域为今界河镇和龙阳镇境域,区政府驻龙阳店村。

民国三十五年(年)3月,第七区划片建立16个乡、1个镇,即龙阳乡、沙土乡、种刁乡、庄头乡、顾庙乡、龙山屯乡、魏寺乡、朱仇乡、上司堂乡、龙山乡、大官乡、万院乡、北沙河乡、赵辛街乡、柳泉乡、房岭乡、界河镇。

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占界河;4月,还乡团在丁庄村建立滕县第五区区公所,恢复原第五区建置。

年5月,第五区区公所撤离,旧政权垮台;7月,滕县第二次解放,境内恢复年的第七区建置。

年,第七区人民政府由龙山店村迁至南界河村。

年9月,七区更名为界河区。

年6月,撤销界河区,原界河区境内的17个乡镇合并为界河乡、龙阳乡、顾庙乡、司堂乡4个乡;10月,撤销4个乡,设立红旗人民公社,以原4个乡的行政区域为红旗人民公社的行政区域,公社机关驻南界河村。

年10月,撤销红旗人民公社,以灵泉山(龙山)山脊向南至北沙河北岸为界,分设为界河人民公社和龙阳人民公社,东为龙阳公社,西归界河公社,界河人民公社行政区域与今界河镇相同。

年1月,界河人民公社改为界河区。

年12月,界河区恢复为界河人民公社。

年3月,界河人民公社改为界河镇。

年5月,撤销滕县,设立县级滕州市,界河镇属之;10月,镇人民政府由南界河村南首迁至铁路西新镇驻地。

4、村镇建设

年,界河镇启动新兴社区建设,计划安置马山头、王楼、东安楼、西安楼、闫楼、唐楼等6个村居民。年,界河镇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为“三路、三街、两河、一园、四大社区”(“三路三街”是在镇驻地构建中联路、宏海路、鲁宏路、佳园街、界河街、新兴街三横三纵的路域框架,建设行政办公、居住、商贸为一体的中心区;“两河”是围绕中心区北部建设界河沿河公园、南部建设北沙河人工湿地;“一园”是打造滕州货运物流园区;“四大社区”是逐步把镇驻地周边27个村搬迁到镇驻地,建设佳园、新兴、界河、孙楼4个农村社区),新兴社区建成入住;城镇综合体新建楼房18幢,总面积11.6万平方米;镇驻地卫生委托专业公司物业化管理、全天候保洁,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村庄实施“四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三改”(改水、改气、改厕),新建美丽乡村9个、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7个。年,城镇综合体二期建成使用,新建居民楼4.6万平方米、商贸房2.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余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公顷,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人,城镇化率29.35%。

二、产业资源特点

1、生产情况:

马铃薯种植为界河镇农业支柱。民国年间,驻扎界河的奉军士兵带入马铃薯,本地开始种植。五六十年代,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公顷,产量不高。年后,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马铃薯单产猛增至3万公斤/公顷以上。90年代,界河镇马铃薯种植向高科技、新品种、大规模方向发展,尤其在年后发展迅速。

0年5月,滕州市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市马铃薯产地集中在以界河为中心的滕北和滕西区域,界河镇初步发展成为马铃薯生产专业镇和中国最大的二季作土豆产区镇。2年全部采用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式,进入大中城市市场,出口超过3万吨。4年注册“界河”牌土豆商标。年,界河镇马铃薯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春季6.5万亩,秋季5.5万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2.8%,全镇有户从事马铃薯种植,占总农户的92.4%,年产马铃薯40多万吨。到年,界河镇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开发面积达10.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9万亩,绿色产品认证5.9万亩,绿色马铃薯基地2万亩,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经纪人2多人;拥有马铃薯种植机械2万余台,收获机械余台(套),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1]滕州春播马铃薯高产稳产,一般亩产0市斤以上,高产可达市斤,农民种植马铃薯每亩一季收益多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2、销售情况:

7年滕州马铃薯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手续,成为枣庄市首件地理标志产品,填补了枣庄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空白。该地的马铃薯生产全部采用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实现了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销售市场化。滕州马铃薯以其优良的品质先后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CCTV农科频道展播品牌农产品,滕州马铃薯品牌价值达到.21亿元,成为中国菜用马铃薯第一品牌。

为提升马铃薯产业附加值,他们发挥镇马铃薯产销中心、集散中心的优势,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家,涉及种薯供应、商品薯销售和物流运输等服务业态,每年带动分拣、装卸、运输等临时性用工5万多人次;全镇建设恒温库16座,年周转冷藏马铃薯10万吨,实现反季节销售。[4]

该镇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出口创汇”战略,12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在界河镇建有订单基地,目前,滕州马铃薯成功进入京、沪等大中城市市场,销往广东、深圳、北京、黑龙江、西安等国内20多个省市,并借助青岛、广州、深圳等外贸口岸,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和地区。

3、主要品种:

早在20世纪60年代,滕州市开始引进丰收白、白头翁等品种,马铃薯种植面积约0.8万公顷,多为红皮、黄皮和白皮。

20世纪70年代,滕州市逐渐重视马铃薯科研,相继研究春薯催芽、保种(异季用种、异地繁种、阳畦保种、脱毒快繁)、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增施底肥、起垄种植、配方施肥、增施钾肥、病虫害防治,秋薯适期早播、整薯催芽、中耕培土、看天收获等高效栽培技术,重点研究马铃薯间套栽培技术,相继推广了两薯一粮、两薯一菜、薯粮菜、薯油菜、两种两收、三种两收、三种三收、四种三收等多种间套技术,当时主要品种为郑薯2、克新4、高原7等。年,国家农林部在滕州召开全国马铃薯科研协作会议,推广了滕州薯粮、薯棉间套种技术。

年,全国马铃薯良种工作会议确定了马铃薯良种北繁南用的基本思路,滕州开始从东北调运马铃薯种,并进行阳畦保种技术研究推广。年,引进脱毒苗和微型薯进行实验研究,推广以费乌瑞它为母系的脱毒种薯荷兰七号、荷兰十五等优良品种,形成了从东北调种为主、阳畦保种和秋繁为辅的良种供应格局。

进入20世纪,滕州市积极探索规模种植和设施栽培,建立了植物组织培养中心、马铃薯良种推广中心、马铃薯专业协会等科技组织,实现了茎尖组织培养、微型薯雾化栽培、三膜、二膜、地膜、秋延迟、日光温室及钢架大棚栽培等系列栽培模式。1年,滕州微型薯销量达到kg,成为全国利用脱毒种薯量最大的区域。界河镇建成了全省首家马铃薯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推动马铃薯良种研发,每年承担中国农科院新品种试验60个,自主研发的“滕育一号”在全省推广使用,年产脱毒种薯1万多吨,良种覆盖率达到%,推动由“销售商品薯”向“销售种薯”转变。

滕州市马铃薯春薯选用脱毒早熟品种,实行设施栽培,鲜薯供应期从每年4月份上市可持续至翌年3月份。生产的商品薯,薯形长椭圆形、块茎大小适中、整齐,芽眼浅而少,表皮薄而光滑、干净、粘着物少,黄皮、黄肉、肉质细腻、脆嫩,鲜食品质优良,深受东南亚地区消费者欢迎。

4、产品类型:

现在开发的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已达到多种,形成了土豆饺子、凉皮、煎饼、馕饼等6大系列。

5、技术获取:

界河镇组建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了以镇农技站为龙头、以村技术员为基础的科技服务体系,连续多年聘请省农科院、市农业局的专家、学者作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讲座,为广大种植农户答疑解惑。

滕州推广高效栽培模式,形成了“马铃薯—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一年三熟,“马铃薯—大葱(毛芋、黄姜)”等一年两熟的高效栽植模式,亩均产值达1-3万元。首创拱棚高效栽培技术,双膜、三膜、四膜等种植模式,让马铃薯每年4月就开始陆续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45天以上,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抢占市场先机,滕州成为全国春马铃薯的价格形成中心。

6、节庆旅游:

中国(滕州)马铃薯科技文化节是由农业部信息中心、山东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滕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发展农业的盛会。马铃薯节将举行马铃薯订货会、马铃薯相关农资农机及特色产品展、马铃薯产业化论坛等活动。

年马铃薯文化节实现线下办节向网络办节延伸,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强节会在网络新媒体上的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节会突出滕州马铃薯产业优势和滕州文化元素,设立了网上展厅、网上商城、网红直播、电子会刊等板块,融合VR技术、视频直播、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多元手段,将滕州厚重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马铃薯产业发展等精彩呈现,充分展示了滕州“班墨故里”的文化底蕴及城市发展的崭新面貌。网上节会期间,成功举办了滕州马铃薯包装设计大赛、马铃薯产业网上商城上线、滕州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大赛、局长镇长直播带货、马铃薯美食展播等主题活动。通过“网络直播+互动”的方式,网民广泛参与,互动交流,实现了“找对产品·找对产地·找对品牌”,加快形成以马铃薯品牌建设引领滕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让网上马铃薯节真正成为丰收的盛会、农民的节日。

滕州市界河镇土豆文化馆是全国首家以马铃薯文化为主题的展馆。该馆共投资50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制作宣传展牌近平方米,选编了《土豆论语》,创作了《土豆之歌》,实施了沿线房屋仿古改造、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通过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实物展示等形式,全面宣传土豆的传播和起源、营养价值和用途、界河土豆产业发展历史和成效,真正把土豆历史、产品和文化结合起来,以文化塑造商品、提升价值、增强竞争力。

规划建设马铃薯主题文化公园,既可以入馆阅读“土豆论语”、观摩马铃薯繁育、种植技术,也可以入园体验田园式观光、采摘乐趣,品味美食,初步形成了一条涵盖马铃薯种植、收获、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三、发展模式

1、推动良种研发。加强育种研究,在全国率先成立县级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心,利用农业智慧云平台和智能肥水一体化设施生产微型薯。在丰谷云农科技示范园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筛选适宜二季作区生长的马铃薯产品。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产脱毒种薯0万吨,脱毒良种普及率达到%,稳步提升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自主选育的“科薯6号”“滕育1号”马铃薯新品种通过山东省新品种审定。马铃薯单产水平持续提升,最高亩产达7.6吨。


  2、筑牢科技支撑。成立滕州市马铃薯品牌培育产业发展研究所,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共谋马铃薯产业发展。首创拱棚高效栽培技术,双膜、三膜、四膜栽培面积达到40万亩,推广使用配色地膜、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真正实现生态高效。制定滕州马铃薯团体标准、无公害、地标规程3项,主持研制出口春、秋马铃薯良好农业规范作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发布。


  3、加大主食开发。开发独具特色的马铃薯链条经济,推进马铃薯精深加工和主粮化食品开发,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结合马铃薯产品特性和居民消费习惯,保留和推广民间传统制作方法,改进创新马铃薯主食加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滕州特色的马铃薯食品,逐步让马铃薯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4、挖掘文旅资源。做好文化创意、文化嫁接、文化包装、文化宣传相结合的文章。在界河镇建成全国首家马铃薯主题文化公园和土豆文化馆,开展了马铃薯农事体验、美食、观光、风情摄影等活动。做好滕州马铃薯动漫、影视、文艺开发,宣传普及马铃薯知识,传播马铃薯文化。实现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5、强化人才保障。建立滕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专家智库,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在品种选育推广、科技协作攻关、主食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服务机构为依托,着力抓好职业经纪人与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百千万”工程,建立余家农民培训学校、高素质农民俱乐部,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6、拓展销售渠道。形成了以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为龙头,专业市场、产地市场为依托,季节性临时市场为补充的交易市场体系,物流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和海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铃薯中介运销组织达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全市大小恒温库余座,低温仓储能力达60万吨。与中国薯网、上海农信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中国(滕州)马铃薯大数据中心及马铃薯指数体系。与家家悦超市、京东商城、申通快递合作,开展产地直供、农超对接,实现了马铃薯产供销、储运加全产业链布局和线上、线下共同开发。


  7、培育知名品牌。加强政府引导,通过市场手段,有序整合、培育马铃薯知名品牌。开展滕州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包装设计大赛,量身定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