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草色青袅袅
来往亭前踏落花
有这样一位爷爷
他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开拓者
他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先行者
他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推动者
他就是被人们称作“文坛千里马”的
玛拉沁夫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玛拉沁夫
玛拉沁夫,蒙古族人,年出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旗(现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个牧民家庭,年少家贫,至十五岁时,玛拉沁夫光荣地加入八路军,被编入内蒙古骑兵十一支队,担任女政委乌兰的通讯员。
火热的革命生涯,为玛拉沁夫的文学创作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年初,玛拉沁夫随团赶赴乌兰浩特,参与筹备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年8月14日,经布赫介绍,玛拉沁夫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从军的过程中,他尽可能多读书,并对每本书做读书笔记,他曾这样回忆自己早年的读书生涯:“我想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从第一层第一本开始看,看完第一本再换第二本。这个过程既提高了我的汉语水平,又提高了文学修养。后来随着部队到了沈阳,那就不得了了,什么好书都有。”
年…《内蒙古文艺》杂志创刊,玛拉沁夫成为该刊文学编辑。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也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年…《人民文学》刊载了玛拉沁夫的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这部小说在当时深受读者喜爱。《人民日报》称赞这篇小说“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的力量”。随后,他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由他作词的影片插曲《敖包相会》一直传唱至今。
“那篇小说有我们那一代人的烙印:时代需要我,我顺应了时代,也紧跟着时代成长。”玛拉沁夫说。但他当时心里清楚,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自己的路还很长。于是,他向组织提出要求,返回内蒙古草原去深入生活,以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莫悲落花白头翁依旧文学美少年
年…经组织安排,玛拉沁夫赴草原工作,并在此期间完成了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上部)的撰写。
年…该书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遗憾的是,因为某些原因,迟至年,这部小说才以《茫茫的草原》(上下部)之名得以完整出版。
在后面的日子里,他此后相继创作、出版了小说集《春的喜歌》《花的草原》《第一道曙光》《爱,夏夜里燃烧》等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他曾表示:“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化,一个作家一定要学会一生都要不断升华自我”“生活就是这样,它给你无限的精神财富,你才成为作家”。
七十年弹指一瞬间,玛拉沁夫在创作过程中,从未脱离人民,他一直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上保持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做时代的歌者,而非自我的歌颂。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如果说我对中国文学有什么贡献的话,就是我走了一条开创中国草原文学之路。”
“我参加工作已70年,凭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走到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报培育我的党、共和国和蒙古草原!”
一生文学路,满腔赤子心。玛拉沁夫,用自己七十余年的文学创作,为时代描绘出一幅“草原画卷”。
文学是社会发展的前沿,通过草原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看草原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还可以看到他们对于时代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渴望。而身为执笔人,也应将“人民的文学”作为自己创作的标尺,共同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END
总监制力立
编辑胡特
排版设计薛小燕
稿件来源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