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在柳河边有一个贫穷的农民,叫张三。
他是佃农出身,种的田是地主人家的。
在田里劳作结束以后,时常到海滩边去看看,有啥可捞的物件。或是看湖水退后可有小鱼小虾,弄些回家当小菜吃。
有一天,天近黄昏,张三看到天空中飞下来一只大的鸟。
这只鸟长嘴巴,长脚,头顶是雪白的。
像只一只丹顶鹤,但是没有鹤顶红。
张三看到它飞下来以后,只管朝着下面啄去。
张三听到不单有“噗哒,噗哒”的声音,中间还夹杂着哭声。
张三马上奔过去一看,原来这只长嘴白头翁,在啄一只蚌。
哭声正是从蚌壳里发出来的,他觉得很奇怪,就拿这只白头翁赶脱。
走近一看,这只蚌有面盆那么大,张三就把它带回家去。
回到家,已经半夜了。
张三本想杀了蚌来吃,可看看屋里油也没有一滴,就放弃了。
没有油,蚌肉不好吃。
张三就把蚌养在水缸里,想等明天弄来油盐,再烧来吃。
张三吃了点东西,就上床睡觉。
第二天起来,张三发现那只蚌不见了不着,心想跑了也就算了。
张三想去做早饭,可掀开锅盖一看,早饭已经做好了,还有小菜,真是奇怪!
张三不知什么人做的,也不去管他,先盛点吃了再说。
吃完以后,张三就下地种田去了。
等到中午回来准备烧午饭时,张三一看,午饭烧好了,依旧有小菜。
张三想,会不会是隔壁邻居帮我做的。
中饭吃罢,张三又下田种田去了。
傍晚回来,张三掀开锅盖一看,饭和菜又都做好了,就连洗脚水也烧好了。
张三想,不知邻家啥人帮忙,但心里挺快活。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
张三想,到底是什么人帮我忙,我总要好好谢谢。
于是,张三就到东家去问,西家去查,但街坊邻居都说没有。
那到底是谁来帮我做饭的呢?张三实在弄不懂。
第四天,田里工作不忙,张三下定决心,要回家看看清楚。
等吃好早饭以后,张三假装出去做工,兜了一圈回来,躲在厨房外面。到了该做午饭的时候,张三看到家里有人在做饭,他往窗里一看,看到里面有个女子。
这个女子大约十七八岁,像渔船上渔民打扮,在灶前做饭。
张三想看看女真面孔,看看是否认得是何人?
哪知道横看竖看,却只能看到女子的背影,看不到面孔。
等到饭菜全部做好,张三刚一眨眼眼睛,女子就不见了。
张三感到奇怪,她是谁啊?总要想办法看看清爽,她到底是啥人。
等到晚饭的时候,那女子又出来了。
这一次,张三拿了一根小棒,在窗上敲了几下。
那女子听到声音,转过头来。
这时,张三看到那女子的面孔来得标致,应该不会是妖怪。
那女子还在继续做饭,张三就偷偷摸摸从后门进去。
来到厨房后,张三将那烧饭的女子一把抓住。
女子忙叫他放开。
张三哪里肯放,要女子说清楚,是哪里来的,为啥要帮我烧饭菜,到底是人还是妖怪?要说清了才放开她。
那女的说,“实不相瞒,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张三很纳闷,“我和你素不认识,怎么会救过你命呢?”
女子说,“前几天,你在海滩看到一只长嘴白头翁,在啄一只蚌。你把长嘴白头翁赶跑了,救了蚌的性命,我就是这只蚌。为了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我看你家里人手少,忙不过来,所以来帮你烧烧饭,洗洗衣裳。”
张三想到,家里正缺少一个女人料理家务,就说,“你肯帮我,那再好不过了。”
女子又说,“你还没有讨娘子,我们两个人如果给人家看见了,那要怎么说?”
张三说,“那不如你就做我的娘子吧!”
那女子说,“我可是蚌壳精啊,你想想看,你还要不要?”
张三说,“我肯定要啊,你对我这样好,又肯帮我,怎么不要?”
就这样,他们当夜就成了夫妻。
后来,街坊领居都知道了,怀疑这女子是不是张三从哪里拐来的。
蚌壳精老早就叫张三编好了一套假话,说她是苏北娘舅那里介绍过来的。由于娘家里穷苦,看到张三一个人,就愿意一道生活。
张三还告诉大伙,女子娘家姓冯。
别人知道女子是个落难人,又看她手脚蛮勤快,为人也很和善,都说,“张三真有福气,总算成了家了。”
几年过去了,蚌壳精生了个儿子,这儿子很聪明。
张三夫妻俩天天起早摸黑,勤耕俭作,家底越来越厚实。
后来,张三又围垦了几亩海田,收成也比别人家多。
结果这一消息,被城里一个大财主知道了。
这个大财主自家的海田产出比较少,就想到张三的田种得好,就想把他的田夺过来。
大财主派人把张三找来,问他,“你家的几亩田是哪里来的?”
张三回答,
“是我和娘子两人围垦出来。”
大财主就说,“这些海田是好几代以前,皇帝赐给我家的,你们怎么自么能自行围垦占去?应该归还给我,如果不给我,我就要告到官府去。”
张三被财主吓得话也说不出,就回家和娘子商量。
娘子说:“他是吓你的,海田是谁围垦就归谁,这垦历来的规矩。这几亩海田靠我们垦出来,怎么是他的。不过,我们若要打官司,肯定打不过地主。衙门都为有钱有势的人开的,财主靠官托势,我们没有办法。”
娘子就嘱咐张三,“你去同财主商量,我们可以多出点银子,海田算我家的。以后,我们要靠那些田,世世代代生活下去。”
张三就去同财主商量,财主说,“银子再多我也不要,我一定要这块海田,这块海田弄下来,东西两边的海田就连成一片,你在当中一占,那不就是把我的财路掐断了。”
张三只好回来,又和娘子商量。
娘子说,“我身边有一粒宝珠,有桂圆那么大,夜里会发光。摆在家里也不派啥用场,就给他们吧。等我们有了田,就不愁吃着穿了。”
张三就拿宝珠去见财主,财主看见宝珠,知道是无价之宝,照理说,该心满意足了。
但是,财主心黑,他得了宝珠,非但不把土地还给张三,反而串通官府,将张三拿去,一顿拷打。硬说他勾通江洋大盗,在人家海船上谋财害命,把张三关进了监牢里。
张三娘子得知后火冒三丈,现出原形,直奔海滩,钻到海里,兴风作浪,只见潮水一重一重升起来。
过了一夜,财主的海田全部被淹光,连张三自家一块田也淹没了。
海水盐分大,淹没了田地,再经过中午毒辣辣的日头一晒,田里的庄稼全部死光。
财主看到自家上千亩海田,全部被海水淹没,庄稼全死光,急得直跳脚。
财主心想这事来得蹊跷,但不知是何原因,就派人出去打听。
后来,听到有人说,“这是张三娘子做法淹的,看来这女人不是一般人物。”
财主正在屋里盘算,忽然空中有一封信,直接飞到财主手里,信上说,“快把张三放出来,万事皆休,海田损失由我偿还。今后各种各的田,互不相干,如若不然,后悔莫及。限三天内放人。”
财主看信后,心里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到了第三天,财主心想,宝珠也拿到了,海田的损失也有补偿,自己并不吃亏。再说,如果海田真是张三娘子做法所致,那她可不是好惹的。
于是,财主就想把张三放回去。
这时,手下有人来禀报,说有位白发老人求见。
财主想,我正弄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见什么老头。
财主就对手下说,“不见不见。”
可手下人说,“那老头一定要见你,他说他有办法帮你斗败张三娘子。”财主一听,“那快请他进来。”
那白发老头对财主说,“那张三娘子其实是蚌壳精,但我有办法斗败蚌壳精。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事后那颗宝珠要给我。”
财主想了想,说,“好,如果你把蚌壳精斗败,宝珠就给你。”
白发老头就到乡下来寻蚌壳精,蚌壳精仔细一看,知道他就是五六年前,啄她的长嘴白头翁。
蚌壳精心想,上次是我大意,在海滩上吃了亏。白发老头在岸上能跳,能飞,能啄,我只能招架,不能还手,发不出我的威力。如果到了海里,我就能夹牢它,把它拖到海里淹死。
蚌壳精拔腿就往海边跑,白发老头在后面紧紧地追,看看就要追上,可这时海潮正涌过来。
白发老头心想,到海里我可是要吃亏的,再不显出原形飞上天去,要来不及了。
白发老头马上摇身一变,变成一只长嘴白头翁,扑下来就啄蚌壳精。蚌壳精马上也摇身一变,变成一只蒲团大的大蚌,夹住白发老头的长嘴,不让它逃走。
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乌云四起。
原来,那蚌壳精兴风作浪淹没海田的事,惊动了东海龙王。
龙王生气了,你这蚌壳精,东海是我管的,你怎么可以把海潮赶来赶去。
龙王就奏明玉皇大帝,说蚌壳精在下界作乱。
玉皇大帝听了大发脾气,派天兵天将去捉拿蚌壳精。
可天兵天将来了以后,看见蚌壳精和长嘴白头翁斗在一起,不好动手。雷公雷婆商量后,觉得他们全不是好东西,一起消灭算了。
于是,天雷就一个个打过来,只听见“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四起,雷光一个接一个的闪现。
白发老头害怕了,对蚌壳精说,“我和你犯不着在这死斗,你放了我,朝海里一钻,我也好飞脱。”
蚌壳精心想,现在还不是收拾白头翁的时候。
于是,蚌壳精就放开白头翁,自己趁着潮水滚到海里去了。
白头翁也趁机躲到远处避难去了。
它们虽然没有被天雷打死,但两只精怪的几百年道行都丧失了。
从此,长嘴白头翁只能在海滩边飞来飞去,蚌壳精也只能在水里游动,不能变人,不能兴风作浪了。
这一来,可苦了蚌壳精的小孩,爹吃了冤枉官司关在大牢,娘又不回家。
这小家伙就一直到海滩去哭,村里的小孩看见他就说,“叮叮叮,叮叮叮,你妈妈是蚌壳精;哭哭哭,哭哭哭,你妈妈是大蚌壳。”
这下弄得小孩子更加苦恼,幸亏村上有几个好心人照顾着,才没有饿死。
直到有一天,一个大官经过柳河。
他听老百姓说起这件事,就决定来断一断这场官司。
大官心想,不管蚌壳精是精还是妖,可帮助农民成家生儿育女,这可没有什么过错。至于淹没海田,那可全是财主逼出来的。至于张三,那完全就是冤枉之人。
于是,大官将城里的官员叫去,教训了一顿,并将张三放回家。
然后,大官又把财主叫来,命他交出宝珠。
后来,当地在修造孔庙时,就将宝珠放在魁星阁里。
于是,魁星阁上就有一颗宝珠,过去也有人说是“定风珠”。
张三回家后,带了儿子种田过活。
儿子一直哭着要娘,张三也一直想娘子。
张三听人家说,张三娘子是见到个白发老头,奔到海滩上,跟白发老头打了一场。打到后来,突然昏天黑地,一阵响雷,两个都不见了。于是,张三就弄了一只船,带着儿子到海上去寻娘子。
张三出海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不知道是死是活。
到底张三有没有寻到他的娘子,那就说不清了。